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其中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
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造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复发作,严重时甚至不能保留牙齿,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影响健康。
牙周病有哪些表现?
牙周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严重者牙齿可自行脱落或者导致牙齿的拔除。
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只有继发性牙龈出血或口臭的表现,与龈炎症状相似。检查时可见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的肿胀、质松软,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探诊易出血。随着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出现下列症状:
1.牙周袋形成
由于炎症的扩展,牙周膜被破坏,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
2.牙周溢脓
牙周袋壁有溃疡及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存留,故轻按牙龈,可见溢脓。并常有口臭。
3.牙齿松动
由于牙周组织被破坏,特别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时,支持牙齿力量不足,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此时患者常感咬合无力、钝痛,牙龈出血和口臭加重。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渗液引流不畅时,可形成牙周脓肿,是牙周炎发展到晚期,出现深牙周袋的一个常见的伴发症状。此时牙龈呈卵圆形突起,发红肿胀,表面光亮;牙齿松动度增加,有叩痛;患者伴有局部剧烈跳痛。同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
需要进行的例行检查包括:
1.血液常规检查。
2.X线摄片检查有牙槽骨的水平型吸收。
3.分泌物及组织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
牙周病的种类
目前牙周病有多种分类方法,但主要分为龈炎、牙周炎、牙周创伤、青少年牙周炎和牙周萎缩等。
1.龈炎
主要是局限于牙龈组织的炎症性病变,一般不累及深部牙周组织。
2.牙周炎
在牙周病中最常见,主要表现有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溢脓、牙齿松动、牙龈退缩、牙周脓肿等。牙周炎以形成病理性牙周袋为主要病变。
3.牙周创伤
由于咬合压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负荷,使牙周支持组织产生破坏的一种疾病。发展缓慢,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感觉咀嚼无力,或有时有隐痛或钝痛感。
4.青少年牙周炎
是累及多数牙齿的牙周组织的慢性变性损害,其特点是大部分患者较年轻,病变发展迅速,以致发病早期牙齿就出现松动、移位、牙周袋形成,然后出现继发感染。发病因素可能与遗传有关。
5.牙周萎缩
主要是牙龈和牙槽骨骨组织的退缩性病变。表现为牙龈退缩,牙颈部或牙根暴露。发生牙周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牙颈部牙石对牙龈的压迫;该部位牙的长期废用或全身性因素所致;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带来的机械性刺激;修复体压迫牙龈等。
牙周病的致病因素(一)
局部致病因素
(1)菌斑:指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现已公认,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牙石: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牙石又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龈上牙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在大涎腺导管开口相对处如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龈下牙石在任何牙上都可形成,但以邻面和舌面较多。
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龈下牙石主要是龈沟液和渗出物提供矿物盐。
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它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牙石本身妨碍了口腔卫生的维护,从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对牙龈组织形成刺激。
(3)创伤性咬合: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
(4)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过程。
牙周病的致病因素(二)
全身致病因素
全身因素在牙周病的发展中属于促进因子,全身因素可以降低或改变牙周组织对外来刺激的抵抗力,使之易于患病,并可促进龈炎和牙周炎的发展。全身因素包括有:
(1)内分泌失调: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的分泌量异常。
(2)饮食和营养方面:可有维生素C的缺乏、维生素D和钙、磷的缺乏或不平衡、营养不良等。
(3)血液病与牙周组织的关系极为密切: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牙龈肿胀、溃疡、出血等。
(4)血友病可发生牙龈自发性出血等。
(5)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可使牙龈发生纤维性增生。
(6)某些类型的牙周病:如青少年牙周炎患者往往有家族史,因而考虑有遗传因素。
牙周病的基础治疗
对牙周炎的治疗要从消除病因和减轻症状两方面入手。
1.需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针对局部刺激因素可作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必要时调整咬合、消除食物嵌塞和纠正不良修复体等。
2.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经过上述治疗之后,大多数患者的牙周炎症可以得到消除,松动的牙齿得以稳固,患者的咀嚼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但是,仍然会有部分患者,因为牙槽骨炎性吸收破坏,牙齿支持能力下降而无法承担正常的咀嚼压力,出现牙合创伤,后者进一步加剧牙槽骨的吸收,以致进入恶性循环。在临床上表现为牙齿的松动,移位,咀嚼无力及不适等,严重时牙齿可自行脱落或导致牙齿拔除。经过牙周基础治疗之后,仍然会有个别牙齿,甚至多颗乃至整个牙弓中的余留牙齿松动,难以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则需要采用牙周炎修复治疗。
牙周病的修复治疗
修复治疗成为牙周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牙周炎的修复治疗是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修复学的方法来改善患牙的松动、移位及咀嚼无力等症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分散牙合力、消除创伤,建立协调的牙合关系;固定松动牙,修复缺失牙,控制病理性的松动移位,促进牙周病变组织的愈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全身健康。牙周炎的修复治疗主要包括调牙合、正畸疗法和牙周夹板固定等。
1.调牙合
通过调磨患牙的牙尖或者嵴,改善牙体外形,消除其与对颌牙之间的早接触和牙合干扰,从而消除创伤性受力,建立上下颌牙之间功能性的接触关系,恢复对牙周组织的生理性刺激,以维持牙周组织的健康。
(1)患牙过高的牙尖引起创伤性咬合力;
(2)咬合关系还没有造成明显的创伤性咬合力,但是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创伤因素,例如上下前牙或者后牙咬合过紧,影响下颌运动等;
(3)牙齿形态异常,例如过长牙、畸形牙、扭转牙等。但常常出现禁忌证:无法准确判断上下牙之间是否存在早接触或者牙合干扰。
2.正畸治疗
是牙周炎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复位松动移位牙,改变牙长轴及其受力方向,消除创伤性咬合力,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和愈合。
(1)排齐拥挤错位的牙齿,以利菌斑控制;
(2)前牙深覆牙合;
(3)前牙病理性扇形移位和出现间隙;
(4)后牙向近中倾斜形成深的骨下袋,通过正畸治疗使其直立,同时近中的深袋也可消除。但常常出现禁忌证:
①未经治疗的牙周炎;
②虽经治疗但炎症仍存在,菌斑未控制,病情仍处于活动阶段;
③牙槽骨吸收已超过根长1/2的患牙。
3.牙周夹板
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牙周夹板来固定松动牙齿,分散牙合力,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它将多个松动牙连接在一起,或将松动牙固定在健康牙上,使之成为新的咀嚼单位。
按照使用时间的长短,牙周夹板可以分为暂时性夹板和恒久性夹板,恒久性夹板又包括:固定恒久式夹板、可摘恒久式夹板、固定可摘联合式夹板(套筒冠)等。同暂时性夹板相比,恒久式夹板可以发挥良好的夹板稳定效果,固定松动牙齿,分散牙合力,减轻牙周组织的负荷,最终达到组织愈合与修复的目的。
(1)暂时性夹板的适应证 ①固定急性牙周炎的患牙;②固定因外伤造成的松动牙;③减轻或避免因调牙合或者牙周外科给患牙带来的外力;④在制作恒久夹板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牙周组织继续受损害,先用暂时性夹板固定;⑤暂时性夹板作为过渡性治疗措施,了解牙周炎修复治疗的效果,如果良好,再换恒久性夹板。
(2)恒久性夹板的适应证 ①经暂时性夹板治疗,证明疗效良好;②牙周炎症基本消除或者控制,牙齿松动需要长期固定;③适应于可摘式局部义齿或者固定义齿修复的条件者。
牙周病的预防
1.关键是控制和消除牙菌斑,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坚持正确刷牙,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增强牙龈组织的抗病能力。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2.除去局部刺激因素,清洁牙齿和刮除牙周的牙石、牙垢,矫正不良修复体及矫治食物嵌塞,基本可治愈。
3.补充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食品,可调节牙周组织的营养,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复。
4. 坚决戒除对牙周组织有害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单侧咀嚼等。
5.牙周病发病后应积极治疗,初期疗效尚好,晚期疗效较差,可丧失牙齿。
我有疑问